电话:0512-65821886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大道99号苏州纳米城
公司新闻

微纳加工的核心工艺解析

2025-06-06

微纳加工技术是现代微电子、光电子和微机电系统(MEMS)等领域的基础制造技术,其核心工艺包括光刻、镀膜、键合、刻蚀、减薄抛光、切割打孔和掺杂等。这些工艺相互配合,共同实现了从纳米到微米尺度的精密制造。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关键工艺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一、光刻工艺
光刻是微纳加工中关键的图形转移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敏材料(光刻胶)在光照作用下发生化学性质变化,通过曝光和显影将掩模版上的图形转移到基片表面。光刻工艺主要包括基片清洗、涂胶、前烘、曝光、后烘、显影和坚膜等步骤。
根据光源波长的不同,光刻技术可分为紫外光刻(UV)、深紫外光刻(DUV)、极紫外光刻(EUV)等。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光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从接触式/接近式光刻发展到投影式光刻,再到现在的多重曝光和纳米压印等先进技术。电子束光刻和离子束光刻等无掩模直写技术则适用于小批量高精度图形制作。
光刻工艺的分辨率、对准精度和产率是衡量其性能的关键指标。目前,极紫外光刻可实现10nm以下的分辨率,而电子束光刻甚至可以达到几个纳米的分辨率,但产率较低。光刻技术在集成电路制造、MEMS器件加工和光子器件制备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镀膜工艺
镀膜是在基片表面沉积一层或多层薄膜材料的工艺,根据沉积原理可分为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两大类。PVD包括蒸发镀膜和溅射镀膜,主要利用物理方法将源材料转移到基片表面;CVD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在基片表面生成固态薄膜。
薄膜的生长机理包括岛状生长、层状生长和层岛复合生长三种模式。薄膜的厚度、均匀性、致密度、应力以及晶体结构等特性对器件性能有重要影响。常见的薄膜材料包括金属(Al、Cu、Au等)、介质(SiO2、Si3N4等)和多晶硅等。
镀膜工艺在微纳加工中应用广泛,如集成电路中的金属互连层、MEMS器件中的结构层和牺牲层、光学器件中的反射/增透膜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原子层沉积(ALD)等新型镀膜技术因其优异的台阶覆盖能力和厚度控制精度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键合工艺
键合工艺是将两个或多个基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永久或暂时连接在一起的技术。根据键合机理可分为直接键合、阳极键合、粘合剂键合和共晶键合等类型。直接键合依靠表面分子间作用力实现,通常需要高温退火;阳极键合用于玻璃与硅的键合,利用电场和温度的共同作用;粘合剂键合使用中间胶层;共晶键合则利用低熔点合金实现。
键合质量评估包括键合强度、界面气密性和热稳定性等指标。键合工艺在SOI(Silicon On Insulator)衬底制备、MEMS封装、三维集成等领域有重要应用。近年来,临时键合/解键合技术因在超薄芯片加工中的需求而得到发展。

 

四、刻蚀工艺
刻蚀工艺是将未被光刻胶保护的材料选择性去除的过程,分为湿法刻蚀和干法刻蚀两大类。湿法刻蚀利用化学溶液与材料的反应,具有各向同性特点;干法刻蚀主要是等离子体刻蚀,包括反应离子刻蚀(RIE)和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可实现各向异性刻蚀。
刻蚀工艺的关键参数包括刻蚀速率、选择比、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程度等。Bosch工艺是DRIE中的一种重要技术,通过交替进行刻蚀和钝化步骤实现高深宽比结构加工。刻蚀工艺在微纳结构制备、通孔形成和图形转移等环节不可或缺。

 

五、减薄抛光工艺
减薄抛光工艺用于调整基片厚度并获得超光滑表面,主要包括机械研磨、化学机械抛光(CMP)和湿法腐蚀等方法。CMP结合了机械磨削和化学腐蚀的作用,能够实现纳米级的表面粗糙度和高平整度,是现代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关键工艺之一。
减薄抛光工艺在晶圆减薄、SOI衬底制备、铜互连平坦化等方面有广泛应用。随着三维集成技术的发展,超薄芯片(厚度小于50μm)的加工对减薄抛光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

 

六、切割打孔工艺
切割工艺将完成前端工艺的晶圆分割成单个芯片,传统方法包括金刚石刀片切割,而激光切割和隐形切割(Stealth Dicing)等新技术可减少应力损伤和提高切割质量。打孔工艺用于形成通孔或空腔,方法包括机械钻孔、激光打孔和深反应离子刻蚀等。
这些工艺在芯片分离、三维互连和MEMS器件释放等环节至关重要。特别是硅通孔(TSV)技术中的高深宽比通孔加工,对打孔工艺提出了严峻挑战。

 

七、掺杂工艺
掺杂是通过引入杂质改变材料电学特性的工艺,主要方法有扩散掺杂和离子注入。扩散掺杂利用高温使杂质原子扩散进入半导体;离子注入则通过高能离子轰击实现掺杂,具有精确控制掺杂浓度和结深的优势。
掺杂工艺需要后续退火以激活杂质和修复晶格损伤。快速热退火(RTA)和激光退火等技术可减少热预算。掺杂工艺在形成源漏区、调整电阻率和创建pn结等方面不可或缺。

 

八、总结
微纳加工的各项核心工艺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现代微纳器件制造的完整技术链。随着器件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和三维集成技术的发展,这些工艺面临着分辨率、均匀性、可靠性和成本等多方面的挑战。未来,新材料的引入、工艺的优化和设备的改进将继续推动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为集成电路、MEMS、光电子等领域带来更多创新可能。

上一篇:半导体微纳加工技术:推动现代电子革命的基石          下一篇:半导体衬底材料:现代电子技术的隐形支柱